合作网站 :
桂林家教

桂林人才家教网(微信号:rencaijiajiao)服务项目:小学到高中任何科目、书法、钢琴、美术(素描、国画、油画等)、韩日语、拉丁、交际舞、古筝、琵琶、声乐、棋类、篮球、软件(平面、3D、编程等)等!

 
尖子生独白:“差生”才是我的学习榜样
请家教热线:
18577373235 王老师
   
 

桂林家教网 http://www.0773teach.com/

  初中4年,陈晓鹏一直是班级里的话题人物。预备班时,这个虎头虎脑的男孩子是班长,像标杆一样被同学们学习着;可到初一下半学期,却像搭载了“跳楼机”,数学从原来的八九十分直跌至18分;初二时,尽管他在班级里第一批加入共青团,却已经是不折不扣的“问题学生”,老师无不为之头痛。好不容易熬到初三毕业,这个土生土长的上海小囡选择远走四川上高中,同学无不诧异……

  陈晓鹏怎么了?10月7日,回上海休假的陈晓鹏参加了初中同学聚会,有人小心翼翼地问:“你现在还好吗?”昔日同窗不敢直言:听说班长在初一以后,一度“出现了严重的心理问题”。

  如今的陈晓鹏终可以微笑面对。“初中时,你们上课学了很多知识,可我却学会了一件学校不教、也不学的事——让自己的脸皮变得厚一些。”

  本报记者  樊丽萍

  1  沉沦!班长成了“问题生”

  去看心理医生的建议,最初是学校老师提出的。可自从彭女士带着晓鹏跨进那扇门,学校对孩子的态度却变了。晓鹏,被贴上了“问题学生”的标签。

  在陈晓鹏的妈妈彭女士心里,2009年到2010年,是最黑暗的一段日子。

  不知有多少个早晨,家里被一种无名的紧张气氛笼罩着:早上7时许,当妈妈还在厨房准备早饭,儿子就从房门里塞出一张纸条——“今天不去上学”。

  一周里,这样的纸条少则一张,多则两、三张。如果追问逃课的原因,晓鹏总会不耐烦地来上一句:“心情不好”,然后就是一阵重重的关门声。一整个上午,晓鹏躲在自己的房间里,上网、打游戏、下棋……他像极了一个网络成瘾的少年。

  孩子不肯上学,总要想尽办法应对——彭女士不间断地和晓鹏“抗争”着。刚开始,她在儿子房间门口大声叫唤、训斥甚至哭诉,但是屋里一片静寂,搞不清楚状况的妈妈闹累了只好作罢;有时候,妈妈会接到老师打来的催学电话,她不知道如何应对,索性把电话扔给陈晓鹏。本想孩子面对老师会感到压力,不料老师才说了两三句,儿子就把电话给挂了,脸上的神情让人看了害怕。最极端的一次,妈妈试图用蛮力拉扯晓鹏去上课。结果,母子俩干了一架,妈妈被身材魁梧的儿子一把推倒在地,晓鹏没去扶,顾自回房间去了。

  妈妈想不通,一个从小到大都很听话的孩子,为何突然间就变了。“小学时,他是大队长,老师都喜欢他。预备班刚进去就当了班长,读书从来不用我担心。”妈妈只记得,最初一次逃学发生在初一,孩子那天坚持不去上课,妈妈拗不过,就向学校请了假。谁料,此后晓鹏请假的次数越来越多。到了初二,一个学期有将近一半的时间在家里度过。

  初一下半学期的一次家长会上,班主任老师在觉察到晓鹏的异样后,建议彭女士带孩子去看心理医生。

  “当初带孩子去心理咨询中心,主要是想让他出门多走走,那里至少还有一个所谓的老师可以和他说上几句,呆在家里迟早闷出病。”彭女士一直是“听话”的家长,这次也不例外。

  2009年10月12日,是晓鹏第一次挂号看心理门诊的日子。本以为转机就要来了——只要解开孩子心中的郁结,他就可以恢复往常的学习生活。但彭女士不久后就察觉到一丝不对劲。

  “自从晓鹏开始接受心理咨询,学校的态度就变了。”以前,孩子不去上课,老师总打电话到家里来,有时候气急败坏,但言语中有一种焦急和关切,会反复强调缺课的利害关系;可初二下半学期以后,班主任说话的态度变得客气,但意图很明确:希望晓鹏尽快休学。

  “这样的孩子在学校,弄不好要出事情,不如你们在家里自己照看吧。”彭女士至今难以忘记班主任老师的“忠言”。

  如果初二就休学,孩子以后的前途就更暗淡了。对这一点,彭女士心知肚明。就在晓鹏接受心理咨询和治疗期间,她已经结识了不少和自己有类似困境的家长:一些本来在名牌中学读书的孩子,因为不堪巨大的学习压力等原因,最后都不得不辍学在家,逐渐沦为社会的边缘人。“学校不管、社区不管,这叫孩子以后怎么办?”

  彭女士第一次鼓起勇气,决定和老师对着干。“上学,是孩子的权利,更何况他还在义务教育阶段。”

  2  挣扎:就当一个快乐的差生

  作别班干部和尖子生的优越感,班级里成绩垫底的同学成了晓鹏最好的朋友。他很快发现,差生的生活,原来“别有洞天”。以“差生”为榜样,竟成了晓鹏的新目标。

  从初二到初三,陈晓鹏持续着他“三天打渔两天晒网”的学习生活。

  在班级里,被贴上“心理有问题”标签的陈晓鹏,虽然还担任着班干部,但过去的风光早已不再了。

  让晓鹏感受最明显的,是身边伙伴的“洗牌”。“以前,成绩好的同学有一个小圈子,就五、六个人吧,大家一起学习、一起玩。可初三时,他们大多不和我说话了,有的见到我就躲开。”

  晓鹏在接受心理咨询期间写的日记,记载下了几则让人感到痛苦的往事,其中一则名为“挫折”的日记写道:

  “2010年9月23日。在此之前,我身体不适,已经一个星期没有去上课了。去一个同学家中,想补一些笔记,不至于让自己落后太多。去的时候没有意识到,我要面对的是一个让我一生难以忘记的挫折。在同学家,我受到的是冷嘲热讽,一开始我还辩解几句,后来就随他们说了。有一句很关键,他们说,语文老师说我可能在装病。我立刻想起了她那副可恨的嘴脸。我一直认为学校是学生的最后一片净土,没想到她也是如此势利、带着有色眼镜看人。我想杀了她,但最终还是压制了这个想法。回到家,我小哭了一场。哭完后,我迷茫了,不知道自己应该做什么……”

  初三那一年,因为数学、物理、化学轮番不及格而被归为“差生”的陈晓鹏,已经是班级的边缘人。沉默寡言的他,不自觉地把目光投向长期坐在班级最后一排的“差生”——小舟同学。

  从预备班开始,小舟的成绩就一直在班级垫底。可就是这个男孩,很快却被晓鹏奉为自己的“学习榜样”。“我很佩服他,老师从没有给他好脸色看,但是他每天都上课,从没有想过要逃学。”

  小舟仿佛很习惯差生的“待遇”:经常被各科老师点名批评。用老师的话说,就是“他皮很厚”。晓鹏还观察到,如果上课时别的同学与小舟说话,那么挨批的就是主动和他说话的同学——因为小舟已经“无药可救”。

  第一次和小舟聊天,两个男孩的话题从网络游戏切入。晓鹏发现,虽然小舟在考试时挂科是家常便饭,却并不是“笨蛋”。“他网络游戏玩得很好,旅游去过很多地方,还会自己烧饭烧菜。”

  小舟还有一些能耐,让晓鹏刮目相看。“我以前当大队长、班长,班级里能说得上话的同学也就十来个。可小舟不一样,他居然认识同一年级别的班级的很多同学,甚至连高、低年级的学生他都认识。”晓鹏最好奇的是,为何一个“差生”的交际面要比自己当好学生时宽阔得多?小舟告诉他,这些伙伴都是平时在学校里打球或在课间玩乐时结识的。

  班级中的两个“差生”,开始每天混在一起。渐渐地,陈晓鹏不再为自己变成“差生”而羞愧,相反,他开始顺着“差生”应该走的方向继续前行。

  “当时,我决定不考高中了,就想以后离开家、重新生活,干什么都可以。”陈晓鹏第一次说出自己的想法,是在接受诊疗的心理咨询中心。在那里,他没有被批评,而是得到了鼓励。“既然要离开家生活,那就必须有养活自己的能力;既然不想在学校读课本知识,那就去社会上学习,学一些受用一生的本领。”至今,晓鹏仍然清楚地记着这几句话,那位心理咨询师的开导,让他有了一些“走自己的路”的勇气。

  再遇到不想上课、在家“赋闲”时,晓鹏便走出家门,去菜场买菜、然后回家做饭;下午无聊的时候,他会拿着拖把和扫帚,包干家里的一些家务。

  有些内向的晓鹏,也开始向小舟学习一种本领:处理来自他人的“冷嘲热讽”。

  “小舟对朋友很有一套,如果你跟他平等交流,他会好好说;如果你因为成绩差看不起他,他也不会跟你多一句废话。”经常在小舟边上的晓鹏,开始对班里的优秀生另眼相看。“他们总觉得分数高,就可以高高在上;讨论时意见不合,有的人就立刻翻脸,性格很差……”从班级尖子生群体上透射出的趾高气昂,似乎让晓鹏看到了过去的自己——在成绩跌至谷底、成为老师和同学眼中的“笑料”前,他或许也是那样“不受欢迎”的同学。

  3  振作,走自己的路!

  上海初中毕业,去外地学校读书很可笑吗?晓鹏不以为然。找一个自己喜欢且适合的学校,其他的,让别人去说吧。

  开始适应当“差生”的陈晓鹏,竟然不知不觉间增加了去学校上课的次数。

  既然考试经常挂科、考高中也没有太多希望,那么学习完全可以轻松一些。陈晓鹏清晰记得那时的学习状态:上课能听多少就听多少,放学回家从不做功课;所有的作业都是次日早上到学校补做的,能做就做,不会做就空着。

  剩余的大把时间,他尝试着做一些自己有兴趣的事情。初三上学期,晓鹏写过两个剧本。一个取名为“父子之争”,讲一对父子间的紧张关系;他还写了一个爱情故事,遮遮掩掩不好意思给别人看。但他告诉记者,“写得不好,以后会改写一下。”为了写剧本,晓鹏看了不少文学名著,还在网上查找剧本的写作格式。“可能是我要写东西的缘故,我的语文成绩一直不错。”

  但一阵逍遥过后,沉重的打击如期而至。

  初三第一学期,晓鹏间间断断的请假时间累积起来,将近两个月。期中考试前,班主任老师给晓鹏提了一个建议:既然长期缺课,就不用参加期中考试了。老师的理由是:晓鹏参加考试,会拉低班级的平均分,拖累大家。

  “我知道自己考不好,但还是想去考试的。”那次和老师谈话以后,陈晓鹏在家一“孵”又是好几天。排解郁闷的方式,只是把自己的想法写在白纸上。不过,当陈晓鹏表达了自己想读完初中的愿望后,妈妈似乎一下子看到了眼前的一束光亮。

  陪同晓鹏一起去心理咨询中心时,彭女士发现晓鹏接受心理辅导的主题悄悄发生了逆转:在有能力部分控制自己情绪的情况下,他被鼓励着去克服眼前的挫折,树立一个新的目标。

  学校三番两次前来催促孩子休学,树立目标谈何容易。此时,“国际学校”开始进入彭女士的视野。对这个工薪阶层家庭来说,国际学校一度是“昂贵学费”的代名词。可母子俩听到的一则传闻,让他们对脱离传统的办学模式有一些动心。

  “一位成绩很差的学生,在上海读书时常被老师贬得一无是处,谁知到了国际学校没几天,他就被大大表扬了一番。原来,他在学校里走路时看到地上有香蕉皮,就捡了起来,这一幕恰巧被路过的外教看到,老师拍了照片,让同学们都向他学习。”彭女士告诉记者,这个故事的主角不是别人,正是晓鹏在接受心理咨询期间认识的“难友”。这样宽松的环境,也让晓鹏心生向往。

  为了尽快让儿子有一个奋斗目标,妈妈允诺晓鹏:只要能读完初中,砸锅卖铁也让他去读那所学校。

  晓鹏的学生手册上,后来记录着几个数字:117/60/114/56/54/74/82,这是初三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生物和政治课的成绩。彭女士很欣慰,那一次考试,孩子不顾老师的白眼,是硬着头皮去的。

  不过,参加这次考试只是晓鹏振作的开始。到初三毕业考时,他的所有考试科目成绩都在及格分数线上,中考成绩是488分,在上海,够上一个职业技术学校了。

  当然,晓鹏和他班级里的其他同学一样,顺利拿到了初中毕业证书。今年8月底,在收到都江堰一所国际学校的入学通知书后,陈晓鹏打起背包,一个人独自前往四川读高中。

  晓鹏去学校报到那天,彭女士没有送行。在家里,她的脑海里浮现出一幅温暖的画面,那是今年2月过年的时候。

  “那一天,晓鹏去菜场里买菜,买回一只鸡、一条鱼,还有番茄、鸡蛋和青菜,他下厨给我做了一顿年夜饭。”彭女士不敢相信,那个一度被学校老师预警为“可能会跳楼轻生”的儿子,如今已经顺利入读高中。“他和小时候不一样,不是一个标准的好学生,但成了一个会生活的好孩子。”

  这个10月,从都江堰回到上海过中秋的陈晓鹏,在电话里向记者简述初一时逃学的真正原因。

  “那时候父母吵架,我情绪受了影响,有一次数学考试没有及格,结果被数学老师严厉批评了。她没有给我机会,向我妈妈告状,弄得我和妈妈的关系更紧张。后来第二次考试我只得了18分,在班级里被数落,觉得自己彻底没有希望了……”电话里的陈晓鹏这样说道:“那时是自己的脸皮实在太薄,听不得别人说我。可现在,我的脸皮已经比过去厚多了。”(遵采访人意愿,文中陈晓鹏为化名)

  记者手记:

  第一次见到陈晓鹏是在今年8月中旬,一个天气闷热的晚上。他骑着一辆自行车,出现在上海徐汇区的一所心理咨询中心门口。这一天,他不是去接受诊疗,而是去向已经帮助他近3年的一位心理咨询师道别。晓鹏已经考上了四川都江堰的一所国际学校,即日就要启程。此前两次去四川考试,他都独来独往,没有父母陪伴左右。

  “如果把这个孩子的遭遇,以及他如何‘走出来’的经过以文章的方式写出来,或许能帮助那些和晓鹏差不多的孩子。”因为心理咨询师的一则建议,记者和陈晓鹏及其母亲彭女士保持着联系。

  得到当事人允许后,记者翻看了晓鹏近三年接受心理咨询时的记录,以及期间他写下的一些文字。字里行间,无不透射着那时的晓鹏对老师、同学和妈妈的一些怒气。

  父母吵架,固然让孩子的情绪出现了很大的波动,影响了他的学习。但这次纷争也只是“导火索”。长期以来,爸爸在晓鹏的成长中是缺席的,妈妈和他的沟通方式十分简单——所有的话题围绕着学习和考试。一语不合,母子之间不是冷战,就是破口对骂甚至厮打。终于,当数学18分的成绩被老师直接送到妈妈面前时,母子俩“战争”升级,晓鹏选择闭门以对。

  在学校,曾被标榜为“尖子生”的晓鹏,同样压抑无比。才去接受心理咨询,不少同学就闻讯他“心理有问题”而躲开了。数学老师曾主动关心,但几次谈话的主旨不外乎一点:初中生唯一的正确出路就是上高中。照晓鹏的话说,“如果没有遇见这样刻板的老师就好了”,偏巧,这个数学老师初二后当了他的班主任……

  辅导晓鹏的心理咨询师直言:这个孩子让人痛心。他的学习能力比很多孩子都强,只是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优秀生当久了,内在问题不易被察觉。有一天,当所有的骄傲都随着考试失败而一夜破灭,他也就走到了一个死角。

  10月7日,从四川回到上海后,晓鹏大大方方地去参加初中同学聚会,和大家分享在他乡的学习经历。“我现在可忙了,上午要学习,下午参加课外活动,攀岩、打球、养猪、铸铁,学校都有课让我们学。我还自己去参选班干部,老师让我当了班长。”认识他的所有人都有一种感觉:晓鹏已经脱胎换骨了。

  但陈晓鹏的真实讲述,仍让人感到一种凉意:总有一部分学生不适应传统学校过分单一的升学评价模式。对这些孩子,是始终给他们戴一顶“问题生”的帽子,袖手旁观,还是给他们以更多鼓励,允许他们有勇气为自己开辟一条不一样的人生路?

 

 

 

桂林高三数学家教 http://www.0773teach.com/teacher.asp?kemu=高三数学

桂林高三家教 http://www.0773teach.com/teacher.asp?kemu=高三数学

桂林初中科学家教 http://www.0773teach.com/teacher.asp?kemu=初三科学

桂林初中英语家教 http://www.0773teach.com/teacher.asp?kemu=初三英语



上一篇: 尖子生独白:“差生”才是我的学习榜样   下一篇: “好爸爸”真难当如何让父爱回归本真(图)

 
 请家教注意事项
 家长眼中好教师标准
 家长该不该请家教
 名师指导:五个步骤 ...
 选书不当的教训,家 ...
 少儿学习英语应避免 ...
   中小学课程类
 语文 数学 英语 化学 物理 奥数
   语言外语类
 韩语 德语 法语 日语 汉语 俄语
   音乐艺术类
 钢琴 小提琴 电子琴 萨克斯 吉他
 大提琴 打击乐 单簧管 古筝 美术
   体育益智类
 网球 羽毛球 乒乓 围棋 国际象棋
   服务以下地区

   包揽名校师资

广西师范大学
桂林电子科技大
桂林理工大学
桂林医学院
桂林空军学院
桂林航天工业
桂林师专
桂林旅游学校
广西大学
广西民族大学
广西工学院
广西医科大学

   
 
桂林家教

2003-2016 版权所有 桂林市秀峰区桂林人才家教网
家教中心总部:桂林市中山中路金马大厦4单元602-桂林家教网
电话:18577373235  E-mail:2466721795@QQ.com
客服QQ:2466721795    客服微信:rencaijiajiao   家教QQ群:516692604 法律顾问:张章
贵ICP备07115623号 工商注册号3305423132856

分享到: